稀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941
2007-10-19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中国的稀土资源占全世界已知储量的80%,其地位可与中东的石油相比,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办好,把我国稀土的优势发挥出来。"这是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中针对中国稀土资源的一段讲话。
2006年9月30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网站上刊登了一篇文章——《中国稀土:没有宝石的皇冠——"稀土"怎么卖成了"土"价钱》,其作者鲁志强是国务 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副主任,该文以小平同志的上述讲话为中心对中国稀土行业作了深刻的解析和评点,观点鲜明,论证有据。虽为个人之说,但就其地位(政治?学 术深度?)来说,却不容忽视。解读该文,可以更好地把握稀土行业的未来。
一、 稀土的过去——没有“办好稀土的事情”
没有实现国家领导人的意愿,国家管理人员、地方官员、稀土专家、企业家基本共识是不理想、不满意,关心稀土的网民不满意,稀土开采周边的群众不满意,投资稀土高科的股东不满意。满意的唯有取得廉价资源的外国人,以及取得不当收益的矿主和商人。
1、优势资源没有发挥优势
滥采滥挖,浪费资源。北方白云鄂博稀土回收利用仅为10%左右(未利用部分作为尾矿保存),南方的离子型稀土回收率仅为40~60%。
生产粗放,污染环境。考虑环境生态和资源破坏等外部成本,可以说,稀土产业的进步是以巨大社会成本为代价的。
开发滞后,缺乏创新。稀土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双薄弱,多数科研机构只能跟踪国外动态,仿制多而独创少,新材料领域基本没有自主知识产权。
产能过剩,低价竞销。产能过剩而又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占领市场的手段就只剩下低价竞销,其结果必然是产量越来越高,价格却越来越低。
优势缩水,前景堪忧。随着全球稀土新矿带不断被发现,以及我国稀土资源的减少,国际稀土资源格局悄然发生了变化,我国稀土占世界稀土储量的比重不断下降。
中国稀土在世界上资源量第一,生产规模第一,消费量第一,出口量第一,但是典型的优势资源,弱势产业,微利行业。
2、想办好,努力了,但没有办好
稀土一直受到历代中央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稀土一直有全国性的专业机构管理。在国家层面,稀土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定位和政策思路。
政策失效导致产业发展失利是基本共识。中央制定并实施的七大政策针对性很强,那怕有一条得到认真贯彻并取得实效,稀土产业都会改观。
文件繁多,执行不力,效果不佳。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厚此薄彼,一阵风,没有了公道、公正和公平。
就行业层面来说,一味依赖政府,缺少主动性和协作性。
3、问题出在稀土,但根子在稀土之外
稀土问题,很多是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与稀土行业无关,而与我国发展阶段、以及现行体制密切相关。作为卖主,与稀土同病相怜的还有钨资源和焦炭产业。
中国毕竟是世界市场上的"新生",无论是实力,还是经验都是后进者,不经过必需的学习和积累难以跳级毕业。而中国的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稍不注意就会造成政府和市场的双失效,从而进一步削减中国潜在的优势。
"成立中国的稀土欧佩克"提了多少年,而始终不能实现就是一个实例。11个不同政治体制和宗教信仰的OPEC国家能够联手办到的事,我们十几个省(自治区)办不到;11个国家政府可以步调统一的行动,我们几个部门却难以协调一致。
成立南北稀土集团也提过多次,也开始了运作,但一遇到关键的利益问题就是协调不了,可以说“屡试屡败”。
二、 稀土的现在——意识的觉醒
1、对当前中国稀土的认识
"稀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与小平原意并不完全吻合,但目前几乎是稀土行业不容置疑的公理。缺乏战略影响和功能,没有持之以恒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去掉"战略"二字,说"稀土是我国重要的资源"也许更准确。
稀土≠石油。①稀土的资源特点是小矿种,品种多而需求量小,不要说无法与石油作为基础能源和化工原料相比,即使与铁、铜等结构材料的用量也毫无可比性。稀 土不具有排他性的市场,在严格意义上不是无可替代的元素。②稀土是新型资源,市场还不够成熟稳定。稀土应用对技术的强依赖性,使稀土市场需求主要取决于技 术创新。③稀土成矿条件特殊,管理难度大。
没有了"战略"的"资源"。中国的稀土既没有表现出类似的战略功能,也没有表现出清晰的战略意识,更没有可辨识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行动。稀土行业 最主要的诉求目标似乎就是提高稀土产品价格。但提高价格争取高回报是典型的微观企业行为,而战略资源的追求目标主要是国家宏观和长远利益,价格只是手段之 一。这是两种不同主体,不同行为方式,不同评价指标的行为。此外,稀土产业规模太小,影响相对较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稀土行业的现状说明,目前的中国稀土,充其量只相当于石油危机前的中东石油,算不上出口国的战略资源。
2、政府在行动
2005年4月2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财税[2005]75号),规定从5月1日起,取消稀土金属、稀土氧化物、稀土盐类产品的出口退税。
2005年4月29日,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决定自5月19日起,将稀土原料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
2005年8月18日,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 28号),到2007年底全面完成整顿和规范的各项任务。稀土等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进行开采、选冶、加工、销售和出口的专项整治。
2005年12月2日,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鼓励稀土金属深加工及其应用,限制稀土矿开采、冶炼项目 和离子型稀土矿原矿池浸工艺项目;淘汰未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无采矿许可证钨、锡、锑、离子型稀土等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矿山采选项目和 未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建设的钨、锡、锑、离子型稀土冶炼项目及钨加工(含硬质合金)项目。
2005年12月15日,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门等七部委《严控稀土等高耗能、资源性产品出口的通知》,对稀土等产品出口数量要适当调减。。
2005年12月30日,商务部《2006年稀土出口企业名单》(公告2005年第91号),47家企业获稀土出口资格,其中生产企业有17家。
2005年12月30日,商务部《2006年重要工业品出口配额总量》(公告2005年第113号),稀土配额总量4.5万吨,比2005年少10%。
2006年4月4日,国土资源部《关于下达2006年钨矿和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63号),2006年全国矿山稀土氧化物(REO)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中重稀土为8320吨,轻稀土为78200吨。
2006年10月27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暂定税率的通知》(税委会[2006]30号),从2006年11月1日起稀土金属矿、稀土化合物等加征出口暂定关税,税率为10%。
2006年11月1日,商务部 、 海关总署、国家环保总局《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公告2006年第82号),将41种稀土金属、合金、氧化物和盐类等商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
2006年12月21日,商务部《2007年稀土出口企业名单》(公告2006年第110号),39家企业获稀土出口资格,其中生产企业24家。
2006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的意见》(国办发[2006]108号),要求对稀土等13种重要矿种进行整治,2008年底完成,一个矿区只设置一个采矿权。
2007年6月1日起,稀土金属等产品开征10%的出口关税,稀土金属等金属原矿的出口关税由目前的10%提高至15%。
随着稀土开采秩序的整顿,矿产资源的整合,总量和出口的控制,以及《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稀土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稀土行业标准的制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和深入,国家稀土资源战略正在逐步显现。
3、行业在觉醒
稀土业内一篇文章描述:“纵观稀土产业近20年的发展过程,稀土行业并没有真正进入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无序、不平等的市场竞争原则,国家政策的不稳定, 稀土行业的盲目发展,政府对稀土产业的管理模式,配额分配的不均衡,造成了稀土行业目前的低迷事态。如果再不采取行之有效的强硬措施,稀土的可持续发展只 是一句空话而已。”
业内人士提出了大致7个方面的建议、措施、解决办法,都是效果不佳的老办法。不好理解的是,既然屡试不果为何还要继续以更大力度试下去?
有一些的确是工作没有做好,但有不少属于发展阶段和体制等系统性问题,不是加大力度可以解决的。
寄希望于政府成为业内一种思维定势。给人的感觉,政府是稀土产业的唯一关键,唯一主体,唯一希望。
七大建议的三个特点,说明稀土行业50高龄仍不知"天命",结合稀土行业的企业组织状况,出现的问题类型,对问题思考成熟程度,直至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稀土都表现出幼稚产业的特点。
成立价格联盟,建立稀土专卖局,"稀土行业必须通过联合、重组,抓紧组建由国有大型企业牵头的稀土集团,使我国稀土行业尽快形成几个跨地区、跨所有制,集 科工贸、产学研为一体的大型集团公司,彻底摆脱困境。"这些建议的可操作性和细节都有可商榷之处,但毕竟在观念和思路上前进了一步。
三、稀土的未来——行业当自强
1、未来之路
在全球化环境下,政府对幼稚产业进行扶持和保护是必要的,但实践也证明,过保护(包括力度过当和时间过长)并不利于被保护产业的成长。稀土产业历经50多 年政府支持和保护,至今表现仍如幼稚产业而无成熟迹象,不能不让人置疑:"战略资源"的头衔对中国稀土的发展,究竟是利还是弊?要让稀土彻底改变现状,首 先需要的是认真的反思和缜密的研究,其次是努力提高政策和措施的绩效。
对行业本身来说,价格的诉求不应是终点。稀土的资源稀有性和对高技术的依赖性,决定了稀土行业的资源与技术都是制高点,在经济上可以互相牵制。永磁产业向我国转移说明了资源对技术有吸引力的,稀土精矿、新材料和元器件价值之比为1∶50∶500说明技术的附加值可能更高。
结合当前稀土行业的基本特点,现阶段应 以具有矿产资源的企业为核心,通过兼并、收购、合资、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的联合与资产重组,逐步向产业链的下游优势企业(管理、技术)延伸,做大做强企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抗风险能力,最终主导国际稀土及其应用市场的竞争。
顺应潮流,抓住机遇,放眼全球,谋求未来,合纵连横,敢于强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稀土行业的必然选择。
2、未来之星
由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包钢稀土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筹备办公室,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筹备工作正式启动。
内蒙古自治区包钢集团实施分三步整合北方稀土资源的战略步骤,实行内蒙古稀土集团内稀土精矿的“五统一”管理,并进一步延伸到碳酸稀土和氧化钕镨。2007年5月对稀土尾矿进行了治理。
江西省赣州市成立赣州南方稀土矿冶有限责任公司,将全市八个稀土资源县的稀土采矿权全部入股公司,全市稀土生产经营实行“四统一”的管理。
2007年5月,四川省冕宁县牦牛坪稀土资源整合正式展开,以实现“一个矿山、一个矿权、一个洗选厂、一个尾矿库、一套精深加工链”五大体系为目标。
“包头稀土铌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被确立为国家“大型金属矿业基地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重点项目,获得国家专项资金和政策支持。
稀土之路,从这里开始。
稀土之星,从这里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