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资讯
  • 价格
  • 报告

客服热线:
18669518389

您所在的位置:
中粉资讯 > 石英价格行情
青海西宁:“追光逐日”领跑中国光伏产业
3150 2023-05-12

中国粉体网讯  一束光有多可贵,也许光伏产业人最为了解。他们时常称自己为“追光者”,因为他们一直在追着光奔跑。正是有了这些“追光者”,成就了如今中国光伏完成从“三头在外”到“三项世界第一”的华丽蜕变,实现中国的光伏市场百分之百被国内企业掌握,在国际市场上亦独占鳌头。


青海,年平均日照2500小时以上,日照强度5800-7400兆焦/平方米,具有大规模集中开发太阳能发电的土地、光热资源优势,光伏能源开发潜力巨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青海与光伏产业的不解之缘。省会西宁更是坚决扛起省会责任,十余载如一日地支持和发展光伏制造产业,成为真正“追光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在“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中国宣言之下,光伏行业的技术迭代、产品迭代、装备迭代如火如荼。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宁市聚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紧紧围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聚焦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以光伏制造为主的清洁能源制造产业高速发展,打造了“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链。


四月,迎着高原温暖的阳光,沿着光伏制造产业链,记者走进西宁市各大光伏制造企业,探寻“追光者”的脚步。


产业升级

来源:青海新闻网


载着光的希望出发


西宁的追光历程,要从2006年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洲硅业”)在青海省注册成立,准备在东川工业园区建设中国第一个自主设计的千吨级现代化多晶硅工厂说起。


那时,多晶硅生产技术长期被国外封锁,作为当时唯一一家自主设计的封闭式多晶硅工厂,亚洲硅业的建厂难度可想而知。但西宁选择站在亚洲硅业的背后给予鼎力支持。在亚洲硅业一期的还原厂房内,原来有多国生产型号不同的还原炉互相“比拼”。但在二期建设中,亚洲硅业顺利实现了核心设备24对棒还原炉的国产化,并采用了当时世界上处理能力最大、自主研发的热氢化炉。


拥有全国产能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还原炉,亚硅将余热利用系统再升级。第二代余热利用系统,利用溴化锂机组技术,将还原炉的热水变成蒸汽供精馏塔使用。升级后,余热利用效率提高到48%,成为当时最先进的余热利用系统。就这样,在多晶硅行业迅猛发展的时期,亚洲硅业走过了自主创新的第一程,西宁也迈出了发展光伏制造产业的第一步。


时间拉回至2012年,对刚刚兴起的中国光伏产业来说,欧美“双反”的当头大棒,令所有从业者着实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末日危机”。彼时,原材料、市场、核心技术全部受制于人的中国光伏行业迎来了“至暗时刻”。


狂风骤雨下,行业哀鸿遍野,光伏产业也随之跌至谷底。但是,凭借着不断的技术革新和对光伏产业的信心,亚洲硅业和青海、西宁一起坚持了下来。后来落户西宁的青海丽豪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丽豪”)的总经理张立,在第一次踏上西宁这片土地时就读懂了西宁对光伏产业的执着与坚守。他坦言:“光伏产业起起伏伏十余年,很多地区很多人支持过也放弃过。但青海不同,青海以自己长远而独到的眼光,持续信任、支持、发展光伏产业,这让我们光伏人十分感动。”


从“三头在外”、受制于人的窘迫,到牢牢占据世界光伏产业头把交椅,成为新时代的中国名片,中国光伏仅仅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10年时间对一个行业的发展而言可能跨度并不太长,但对于光伏这个新兴产业却意义非凡。


在“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中国宣言之下,光伏行业的技术迭代、产品迭代、装备迭代如火如荼,用于光伏电池的衬底材料硅片尺寸已经从原来的6英寸到现在的12英寸,即210硅片。同时,更高转换效率和性能的N型电池催生出大尺寸N型、薄片化的太阳能硅片。此时,一直坚持发展光伏制造产业的西宁,受到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光伏制造企业的青睐。


2021年,青海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景”)在西宁开工破土,伴随挖掘设备的隆隆巨响,第一家落户南川工业园区的单晶硅生产企业创造了93天点火试产的“高景速度”,西宁打造光伏制造产业链迈出重要一步。


随后,阿特斯来了,丽豪来了,晶科来了,天合来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光伏制造企业纷纷选择西宁,石英坩埚、铝边框、支架等配套企业相继投产,西宁成功打造了“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链,形成年产多晶硅14.53万吨,单晶硅62.5GW,切片600MW、光伏电池700MW、光伏组件900MW的综合生产能力;配套形成光伏组件铝边框2.7万吨、光伏支架1.5万吨、复合材料约100GW。截至2022年底,光伏制造工业总产值达到408.9亿元,占全市比重19.5%。


这束光,充满希望,带来机遇与挑战。西宁,载着这份希望与追光者们坚定地走向光、靠近光。


天合光能生产线

来源:南川工业园区管委会


单晶硅生产线

来源:南川工业园区管委会


朝着光的愿景奋进


在高景扎根西宁后,董事长徐志群和他的团队总结出西宁有三个“实”的营商环境——追求同样的“实业”;用“实心”争取企业投资落地;与企业共发展,保驾护航真“实在”。他说:“青海省、西宁市两级党委政府聚焦绿色发展,高瞻远瞩将光伏产业作为西宁工业发展的有力抓手,与我们已然是同样的‘追光人’。”


西宁围绕重点产业,推行“链长制+包保制”,以精准招商和靠前服务,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保障,助力企业生产更稳、产业链条更强。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开展重点企业包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金牌“店小二”等服务,实现“一企一策精准调度、一对一上门服务”,优存量、扩增量、强后劲,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涩宁兰天然气管道系统由涩宁兰输气管道和涩复线输气管道构成,在南川工业园区引进的重点招商项目规划用地范围内。为保障项目顺利落地实施,南川工业园区管委会决定对涩宁兰天然气管线实施迁改。


“早一日完成,早一日投产!”南川工业园区管委会与时间赛跑,迅速成立专班先后赴乌鲁木齐市、兰州市,积极与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及兰州分公司沟通协调管线迁改事宜。主动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沟通,明确工作路径,细化工作责任,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完成了土地征用,管道铺设、焊接、打压、检测、连头等工作,极大缩短了管线迁改的工期。


在管线迁改的关键阶段,园区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始终坚守岗位,顶风冒雪,克服冬季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全身心投入到项目施工中,高效解决了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各项问题,顺利完成了动火作业。


4月5日凌晨,南川工业园区重点项目用地范围内的涩宁兰天然气新管线迁改(二期)项目完成最后一处动火连头作业,这标志着长12.5公里,途经11个村落的涩宁兰天然气新管线迁改(二期)项目的全面完成。


同样遇到涩宁兰改迁事宜的还有丽豪。丽豪公共关系负责人第一次去新疆协调此事时,相关人员给出的答复为三个不可能:其一,半年之内能把手续办完就不错了,完成改线不可能;其二,供暖期内动火作业不可能;其三,所需阀门材料短时间内供足不可能。


但是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南川工业园区的努力下,三个“不可能”变成了三个“史无前例”——史无前例地使用动火联投的方式进行管线迁改;史无前例地在冬季保供期内完成管线迁改;史无前例地在30天内完成管线迁改,被业界称之为“项目典范”“丽豪速度”。


同样创造奇迹的,还有青海晶科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晶科”)——从开工到点火有效用时70天,速度创行业第一;20GW全面量产N型单晶,产品创行业第一;N型最高效热场,技术创行业第一。晶科在西宁连创三个第一,震惊了行业。青海晶科公共关系部经理林杰告诉记者,“晶科速度”离不开青海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市级领导包保制、产业链“链长制”等工作机制,还有南川工业园区“随叫随到、无事不扰”,全力为我们企业排忧解难、做好服务的“店小二”精神。


这束光,那么美妙,展开远景与蓝图。西宁,为了那美好愿景,与追光者们一道“拥抱”光、“留住”光。


高景太阳能单晶硅生产线

来源:南川工业园区管委会


生产车间

来源:青海新闻网


沿着光的方向前行


在采访中,林杰感慨:“西宁的光伏产业从最初的单一产品到如今初步形成多晶硅、单晶硅等原材料制造—切片、电池、组件中间各环节产品生产—石英坩埚、逆变器、铝边框等配套产品加工为一体的光伏产业链条,足以证明青海、西宁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选择是正确的、是具有前瞻性的。”


4月18日,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合光能”)第一片至尊670W系列超高功率组件在南川工业园区成功下线,宣告天合光能青海大基地年产15GW光伏组件项目首期5GW项目正式建成投产,标志着西宁市在超高功率组件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西宁市委常委、副市长,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南海晏在组件下线仪式上表示,15GW光伏组件项目首期5GW项目正式建成投产意味着天合光能西宁光伏全产业链项目更进了一步,意味着南川工业园区光伏产业集群建设更进了一步,意味着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上的高品质新型现代化工业园区、构建具有西宁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更进了一步,意味着西宁积极投身产业“四地”建设、推动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更进了一步。


今年来,西宁市依托我省打造清洁能源示范省有利契机,做强光伏制造产业,做强光伏制造产业集群。扎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抢抓机遇促发展“1+9”活动部署要求,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审批、用地、环评、能评、融资等问题,稳定企业生产和推进项目建设,天合光能35GW直拉单晶硅棒、阿特斯10GW单晶硅棒等重点项目开复工建设,全市光伏制造重点产品实现快速增长。


西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徐永卓介绍,今年,西宁市建立梯度招商队伍,开展外出招商活动。一季度,西宁市级领导锚定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目标企业,加快推进高纯多晶硅、光伏玻璃等项目的前期对接,带队赴武汉、上海、深圳、南京等地区开展外出招商活动5次,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外出招商活动23次,有效推动了5万吨三氯氢硅等光伏产业链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为光伏制造产业巩固提升、强延补建链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建立起来了,但西宁市清晰地认识到该链条中的不足。徐永卓说:“西宁市光伏产业链还存在以下短板弱项,主要表现在:产能主要集中在上游多晶硅、单晶硅等高耗能环节,中下游切片、电池、组件等企业布局较少,逆变器、光伏背板等产业链关键配套产品生产还处于空白。全省新能源装机主要分布在海西与海南,目前因全省用能需求少、送出通道不足等导致消纳问题突出。同时,全市光伏产品消纳比例占全省份额不到30%,配套发展新型储能动力不足。”


以全产业链布局为目标,依托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借助全省“绿电”优势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沿着光的方向,西宁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徐永卓说:“我们将以高品质硅料、配套产业、光伏电池和光伏电站四大领域为切入点,重点构建‘石英矿—金属硅—多晶硅(颗粒硅/硅棒)—单晶硅(拉棒/铸锭)—切片—太阳能电池(N型/P型)—光伏组件—光伏电站(集中/分布)’‘盐湖纯碱+石英矿—偏硅酸钠—超白镀膜玻璃/超白钢化玻璃—大尺寸光伏盖板玻璃’‘电解铝—铝合金—边框、支架’等产业链条。同时,协同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壮大发展锂电储能产业,谋划布局氢能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等产业,加快推动清洁能源、新材料、新型储能等高精尖产业与下游电站垂直一体化发展。”


这束光,充满能量,指引着前进的方向。西宁,正沿着光的方向奋力前行,成为更加优秀的“追光者”。


追逐光、“抓住”光、成为光,在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道路上,西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追光者”,为实现光的美好愿景全力奔跑。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初末)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