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在全行业大举扩张TOPCon产能的背景下,哪种光伏电池技术更优似乎已经有了明确答案。但关于BC类电池的话题热度不减,技术路线之争正卷土重来。
在近日举行的浦江夜话上,晶科能源CTO金浩就TOPCon技术升级迭代路径、市场前景等作出回应;同时,也谈到了对于BC类技术的看法,他认为,BC类技术双面率低,在分布式应用领域可能会有一席之地,但未来三至五年,TOPCon仍将是主流技术路线。
最近两年,光伏行业技术路线迅速从P型切换至N型,N型技术中至少包含TOPCon、HJT、IBC等不同路线;晶科能源2021年底就推出了基于TOPCon技术的N型组件产品,是行业中最早明确押注TOPCon技术的头部企业之一。
金浩表示,晶科能源在选择技术路线时有几点考虑,一是关注技术的天花板有多高,以TOPCon和BC类技术为例,最高转换效率都超过28%;二是关注能否实现低成本的产业化。
“从不同技术的实现路径上看,HJT生产设备投资成本过高,很多核心设备中的元器件依赖于进口,TOPCon的实现难度相对较低;至于BC类技术,不仅制造成本高,而且制造难度更大。”在金浩看来,未来三至五年,TOPCon仍将是光伏行业主流的技术路线。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过去拿TOPCon与HJT比较,还是眼下拿TOPCon与BC技术比较,TOPCon都会被形容为是过渡性技术。对于这样的市场质疑,金浩认为,光伏行业的任何技术说到底都是过渡,即便PERC技术在过去六年里占据主流地位,拉长视角看也只是过渡。
“未来三至五年,TOPCon将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所以我不认为它是一种过渡性的技术,当然技术是会迭代的,也许五六年后叠层技术或是其他新的技术就会产生。”
不断地提效降本是光伏行业的生命线,今年SNEC光伏展上透露出的一个重要信号是,主流厂商均计划年内实现TOPCon量产效率提升至26%左右。
关于晶科能源TOPCon技术迭代升级的路径与规划,金浩回应称,今年晶科能源TOPCon电池量产效率将达到25.8%;年内还将投建目标效率26.5%以上的电池产线,并于明年达到这一量产目标;而到了2025年,量产效率将进一步提升至27%-27.5%。“这样的转换效率足以压制所有其他技术路线,成为市场上量产的主流。”
当然,电池技术的效率提升不是说一说这么容易,上述迭代路径又将通过何种方式实现?金浩解释说,去年,晶科在TOPCon基础上叠加SE技术并实现了25.5%的转换效率,通过进一步优化,已经能够看到26%左右的量产效率,今年有信心实现25.8%的转换效率。
“接下来26.5%的量产效率并不需要更多高精尖设备支持,实现起来是可行的;27%以上的转换效率还需要生产端和材料端的进一步优化,提升空间很大,我们也有下一代技术储备。”
谈及对BC类技术的看法,金浩认为,BC类技术属于平台产品,要么与HJT结合成为HBC,要么与TOPCon结合成为TBC,与TOPCon不是并列关系。“BC技术工艺步骤非常复杂,在银浆降耗、硅片薄片化方面降本非常困难。”金浩透露,晶科也建设了一条BC电池中试线,但从运行情况看,公司判断未来两三年BC技术成本至少比TOPCon高出0.1元/W以上。
在组件端,金浩认为,基于BC技术的组件产品,背面遮挡过多,很难实现50%以上的双面率,因此BC技术更适合做成单面组件产品。“对于单面产品,TOPCon和BC的转换效率差异在0.2%-0.3%左右,大概相差一个档位,我们认为BC是一个分支,但不一定会成为主流。”
而在双面产品上,金浩认为,BC技术的双面率在50%左右,即使在单面正面的情况下,BC组件功率比TOPCon高,但由于背面的双面率大幅下降,BC产品的发电效果将劣于TOPCon产品。“地面电站普遍选择的是高性价比产品,BC在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周期内是没有生命力的。”
在上述对话期间,ACWA研发中心负责人董寅中也谈到了对BC与TOPCon技术之争的看法。他认为,就大型地面电站而言,双面率能否进一步提高是业主关注的重点,双面率每增加1%对发电量的影响都非常显著;业主关注的其他内容还包括发电系数以及效率等。“要在这几个参数中找到平衡点,最终追求的不一定是成本最优,而是性能最优,有时候成本增加一点,但发电增益也可能非常显著。”
针对用户层面的需求,金浩回应称,目前,晶科N型组件双面率已经达到80%左右,目标是继续提高至90%,温度系数目前是-0.29℃左右,目标是降到-0.25℃。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平安)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