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资讯
  • 价格
  • 报告

客服热线:
18669518389

您所在的位置:
中粉资讯 > 钴价格行情
与嘉能可签订钴采购协议,供求双升推动锂电闭环战略进入收获期
4655 2018-03-21

中国粉体网讯  2018年3月15日公司发布公告,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及全资下属公司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格林美(江苏)钴业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凯力克有限公司近日与GlencoreInternationalAG就动力电池原料粗制氢氧化钴中间品的采购和双方中长期合作等相关事宜签订了战略采购协议。


投资要点:


与嘉能可签订氢氧化钴采购协议,保证公司三元材料产能重要原料供应。以公司现有的三元动力电池材料产能及未来建设规划,目前公司的钴资源回收体系还不能满足于战略需要。本次公司与嘉能可签订的采购协议约定公司将于2018年采购粗制氢氧化钴13800吨,于2019年采购粗制氢氧化钴18000吨,于2020年采购粗制氢氧化钴21000吨。我们认为,本次重大原材料供应协议的签订可以对公司钴资源回收体系的形成重要补充,将有效保障公司三元材料生产中对钴资源的战略需求。


定增过会,三元动力电池材料产能继续扩张。截止至2017年底,公司在三元前驱体方面已建成包括约30000吨NCM前驱体和约5000吨NCA前驱体在内的大约3500吨的产能,是国内最大规模的三元前驱体制造企业之一。另外公司还具备四氧化三钴产能超过10000吨,正极材料产能12000吨左右。2017年底,公司三元电池材料前驱体产品和正极材料产品均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因此2018年扩大产能势在必行。


公司拟通过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募集资金29.5亿元用于建设包括年产60000吨的三元前驱体原料项目、年产30000吨的三元正极材料项目等。2018年1-2月我国新能源车销量持续增加。新能源车行业重大利好促进了三元动力电池材料的增长,硫酸镍作为锂电池的重要原料其需求量有望进一步增加,预计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电池耗镍量将达到3万吨。


拥有CATL、湖南邦普(CATL关联方)、韩国ECOPRO、江苏天鹏、天津捷威等多家大客户,公司三元动力电池材料出货量有望稳定增加。目前公司下游订单大客户有湖南邦普(CATL关联方)、韩国ECOPRO、江苏天鹏、天津捷威、CATL等。其中CATL与公司签订了1200吨大粒径四氧化三钴采购合同,合同有效期至2019年1月31日;公司还与湖南邦普、长江晨道和宁波超兴成立合营公司,共同完善三元材料全产业链制造体系。基于目前我国新能源车销量继续同比高增长且动力锂电中三元占比显著上升趋势仍在持续的行业大背景以及与多家下游大客户的良好商业关系,我们认为公司未来三元动力电池材料出货量将继续增长。


供给需求双升,锂电产业链闭环战略进入收获期。公司一直以来坚持“电池回收—原料再造—材料再造—电池包再造—新能源汽车服务”的锂电产业链闭环构建。在供给端,我们预计,2009年至2012年新能源汽车共推广1.7万辆,装配动力蓄电池约1.2GWh,这部分动力锂电都将在2018年进入更换或维修周期,我国首批动力锂电报废高峰或将在2018年到来。预计从目前到2020年累计将有接近20万吨(约24.6GWh)的动力锂电有更换需求,如果按70%可用于梯次利用测算大约有累计6万吨电池需要报废处理。2018年1月26日七部委联合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给予动力锂电回收利用进一步政策指引。


在需求端,根据真锂研究统计数据,2017年全球正极材料总出货量达到364500吨,其中,中国正极材料总产量达到238900吨,环比增加25.01%,全球占比已经达到65.5%;而2017年我国锂电池装机电量达到79.16GWh,测算所需求正极材料20.61万吨。截至2017年底,公司在全国控股及参股有7个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基地,在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具有丰富经验。2016年公司拆解电子废弃物总量超过1000万台套。随着动力锂电报废回收高峰到来,以及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对三元正极材料的需求不断扩大,公司打造的锂电循环产业链即将进入收获期。


盈利预测:我们在前期2017年10月26日的报告中预测公司2017年EPS为0.156元,实际公司17年业绩快报中披露的17年EPS为0.16元,与我们的预期一致。基于公司2018年三元动力电池材料下游大客户继续导入、出货量继续增加,动力电池报废量快速增长的前提假设,我们分别调整2017、2018、2019年公司EPS预估值至0.16、0.292、0.401元,考虑到公司在新能源车动力电池材料全产业链的布局前景,我们继续维持公司“审慎推荐”的投资评级,以FCFF模型为估值参照给予其目标价11.11元。


风险提示:动力锂电新增装机电量不及预期、三元电池材料价格大幅下跌、公司三元电池材料出货量不及预期、动力锂电回收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