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资讯
  • 价格
  • 报告

客服热线:
18669518389

您所在的位置:
中粉资讯 > 钛价格行情
攀枝花钛等矿产资源面临枯竭 亟待转型
4868 2013-12-26
[编者按]《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发布,首次界定了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攀枝花被划分为成熟型资源型城市。   攀枝花是一座典型的工矿资源型城市,2012年,攀枝花钒钛产业实现产值144亿元。   专家建议:攀枝花应推进钒钛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打造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使攀枝花向宜居、宜业转变,推进城市转型。   “阳光康养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期,已汇成一条大河。攀枝花,发展阳光康养产业之决策就是船。”   “这条船走得快不快,稳不稳,要靠我们自己的努力。让我们共同打造好这条船,渡过这条命运之河。”   12月18日,一场主题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研讨会,在攀枝花市红格镇以这样的哲学命题开场。   在不断刮起的头脑风暴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政府官员陆续抛出的最新信息,展现出资源型城市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滚滚洪流之势:   11月1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推动资源型城市改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让经济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保和资源节约等方面有新的大幅度提升,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该规划界定了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涵盖城乡4.99亿人口,攀枝花被划分为成熟型资源型城市。   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多、涉及地域广、人口数量大,多年来累积的环境破坏、社会民生等问题在短时间内集中显现,虽然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压力空前巨大,但势在必行。“攀枝花在我国钒钛产业领域和阳光康养旅游具有先天优势,希望能早日建成‘中国钒钛之都’、‘中国阳光花城’,为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杀’出一条血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对攀枝花寄予厚望。“阳光花城”转型,怎样才能渡过这条命运之河?借智全国,攀枝花寻求答案。   现状 三大体制亟待理顺   攀枝花作为一座典型的工矿资源型城市,其钒钛磁铁矿的储量达65.5亿吨,钒、钛储量分别占全国的59%和93%。   钒钛是稀缺的军工材料,国际上将钛材占金属材料的比重作为衡量军机性能的重要标志;钒也越来越多应用于航空、航天、激光防护、核反应堆等高科技领域。   有专家表示,全球钛白粉市场增长主要在亚洲,尤其是中国,钛白粉、钛材等传统钛产品消费市场将不断拓展,需求量还将快速增长,钒钛产业的前景广阔。   这一切,攀枝花并没有缺席。攀枝花的钛白粉早已出口海外。2012年,全市钒钛产业实现产值144亿元。   但在百亿产业背后却隐藏着另一个问题:虽然攀枝花有着丰富的钒钛资源,但矿产资源的产权一直模糊不清。“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有三个基本的体制亟待理顺,即产权制度、监管制度和价格制度。”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在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国还尚未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资源产权制度形式,致使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的资源利益分割缺乏制度规范。   而产权与行政管理权长期区分不清,也导致资源的无序、过度开发。   产权不明晰导致的另一个后果是责任主体不明。刘尚希表示,地方政府在没有得到明确授权的情况下,以国家所有的资源作为招商引资的资本,实际很大程度上把大部分利益让渡给了企业,而将风险留给了地方、留给了社会。企业在获得收益的同时,责任却不明确,比如矿山开采,产生大量外部性成本,最后却要由政府来治理。“资源的开发需要监管,这背后就是规制权。”刘尚希说,资源是否该开采、如何开采、开采到什么程度,都是监管制度中需要考虑的,尤其是一些破坏生态环境、涉及国家战略的资源产品,需要进行规划。   同时,刘尚希指出,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市场应起决定性作用,但实际上很多资源开采的成本未被市场计入价格中去。因此,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在市场上完整显现就离不开政府的干预,其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征收资源税,通过税收的方式,使得外部成本内部化,减少生态风险的累积。   探讨 建立绿色GDP核算制度   “应建立一套绿色标准评价体系,以解决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突出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东北师范大学资源型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支大林的一句话一下子吸引了专家和政府官员的注意。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东北振兴司副司长姜四清介绍,2008年以来全国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取得重要进展,但仍面临开发秩序有待规范、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突出矛盾,尤其是“一矿独大”产生的挤出效应可能造成接续产业发展困难,出现“矿竭城衰”的现象。   统计显示,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的矿产资源开发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一倍多;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   《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系统提出开发秩序约束、产品价格形成、资源开发补偿、利益分配共享、接续替代产业扶持等五大机制。   支大林说,生态环境破坏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重大障碍,目前我国对生态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非常有限,可持续发展的五大机制在转型实践中还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   他建议,资源型城市和地区应建立绿色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绿色GDP核算制度,资源型企业应推动建立绿色会计制度,通过确立绿色考核、开发约束与生态修复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规范资源开发秩序,资源型城市应着重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宋晓梧说,短期行为是造成资源型城市困境的重要原因,要警惕地方官员注重短期利益的政绩导向。   也有专家建议,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可以发挥弥补市场失灵、培育新的市场等作用,但不能过度干预市场,扭曲企业的竞争环境。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马克认为,资源型城市可以立足现有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相关产业多元化,实现由“一业独大”到“多元产业”的转变,或培育新的主导产业,走综合发展道路,实现从“资源型”向“非资源型”的转变。   路径 就地取材渡“河”   “大河”奔涌,只有找准了平衡点才可以乘风破浪。   攀枝花借脑行动之前,支大林早已是国内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知名专家。根据他的研究,目前东北的阜新和小兴安岭转型比较成功,秘诀就在于“就地取材”。   在他看来,攀枝花该充分利用丰富的钒钛资源和充足的光热资源,培育以绿色钢铁材料、新型钒钛材料、含钒钛机械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阳光康养旅游等新产业,渡过“命运之河”。   “攀枝花在新兴产业中不仅要占有一席之地,而且要站在产业高端。”宋晓梧提出了两个“推进”:推进钒钛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资源的开发利用时限,最大程度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同时打造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使攀枝花向宜居、宜业转变,推进城市转型。   宋晓梧的建议得到了攀枝花市委书记刘成鸣的积极回应,他列举了一串数字:目前,攀枝花已是国内最大的钛白粉生产基地,形成了年产2.75万吨海绵钛的能力,形成了钛金属产业链。去年,攀枝花钒钛产业实现产值144亿元,同比增长48%。每年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候鸟”来攀枝花享受冬日暖阳,今年旅游收入预计达96亿元。“旅游业已经与文化产业、商业地产、养老保健、现代物流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刘成鸣表示。   相关链接   成熟型城市资源开发处于稳定阶段,资源保障能力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是现阶段我国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的核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