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关于碳纳米管的研究,无论在制备技术、性能表征及应用探索等方面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组成及结构上的紧密联系,使石墨烯与碳纳米管在研究方法上具有许多相通之处。近日,在“第二届能源颗粒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高峰论坛”上,就这二者的产业现状问题,中国粉体网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的魏飞教授。
2018年12月06日 更新前不久,美国《应用纳米材料》期刊发表一篇题为《分子与碳纳米管交互作用和透明生物降解设备选择性加热,能够增强丝纤蛋白膜的螺旋结构》的文章,该文章指出,丝绸与碳纳米管结合在一起可以制造新一代生物医学设备和瞬态生物降解的电子产品。
2018年11月09日 更新在24日开幕的2018第九届中国纳博会的主报告中,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作《中国纳米科技发展的趋势与战略思考》报告。
2018年10月24日 更新目前,制造商必须要围绕着商用电池的尺寸和形状来设计他们的设备,不过近期科研人员已经找到了一种新方式,借助3D打印技术来打印出任意形状的锂离子电池。
2018年10月22日 更新1985年,在浙江大学半导体材料研究所的基础上,由原国家计委批准建设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名高纯硅及硅烷国家重点实验室),88年正式对外开放。是国内最早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
2018年10月08日 更新鄢勇课题组将类似的设计理念推广到无能隙的石墨烯材料中,采用带相反电荷的氧化石墨烯作为活性层,高导电率的单壁碳纳米管作为电极,实现了全碳材料pn二极管的构筑。
2018年09月30日 更新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陈军院士课题组利用廉价碳酸钠和碳纳米管制备出无钠预填装“可呼吸”钠-二氧化碳电池。相关成果成为《研究》创刊号首篇发表文章。
2018年09月17日 更新据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官网消息,由远东联邦大学、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和西伯利亚分院以及国际毒理学专家联合组成的研发团队开展了塑料制品与复合材料成份中含有的碳和硅纳米颗粒对环境潜在危害的研究。研究证实,纳米管和纳米纤维可以破坏海洋中广泛存在的微型藻类的细胞。
2018年09月12日 更新8月31日,空客(北京)工程技术中心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以下简称苏州纳米所)在苏州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正式成立航空纳米材料联合实验室,主要合作内容包括航空纳米复合材料高导电、高韧性化技术以及在线高精度监测技术开发等。
2018年09月03日 更新锂离子电池目前已产业化的负极材料主要是石墨,但其比容量较低,理论容量仅为372mAh/g,且首次循环效率比较低。此外,一些高容量材料的不可逆容量大,无法满足高比能电池的需要。因此,高可逆容量和高稳定性能的锂离子电池材料急需开发。
2018年08月13日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