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年产300吨石墨烯项目正式签约入驻慈溪市慈东滨海区。该项目初定选址于慈东滨海区二期区块,一期投资2.4亿元,这里将出现世界上第一条真正实现规模化、低成本制备高品质石墨烯的生产线。 一个月前,慈东滨海区管委会与上海南江集团控股的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开始接触,为石墨烯生产基地选点考察,并积极洽谈商务条件。仅仅过了半个月时间,慈东滨海区就与该企业达成了初步投资意向,开通“绿色通道”,办理公司登记注册,并免费为该项目提供临时筹建处。目前,该项目进入立项、环评等程序。 南江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把这个项目放在慈东滨海区,主要是考虑
2012年05月11日 更新中外科学家最新发现有望成为未来产业革命的基础 神奇新材料超越石墨烯 本报讯 (记者姜澎)中国青年科学家唐爽和世界著名科学家崔瑟豪斯教授(Mildred S.Dresselhaus)近日在世界科学圣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唐爽—崔瑟豪斯理论”,找到了建立不同类型“狄拉克锥”(Diraccone)的方法,为下一代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提供了新的途径。这一项目已经被美国空军、美国能源部纳为支持项目,美国、英国、瑞典等国家用五种语言对这一成果做了详细报道。 电子能像光一样旅行 在物理学中,“狄拉克锥”指的是电子能在二维平面内像光一样传播
2012年05月09日 更新据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7日报道,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小组将蛋白纤维和石墨烯混合,由此制成的新型纳米复合纸“多才多艺”,可记忆形状、测量酶的活性,也可完全生物降解。该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纳米技术》期刊上。 这个研究小组带头人、该大学食品和软质材料科学教授拉斐尔说,这种新型“纸”是由蛋白质和石墨烯交替叠层,经真空过滤机干燥成薄片,类似通过纤维制造普通纸的做法。这种新材料的制作过程可以用相对简单的手段实现。在这种情况下,牛奶中的蛋白质β-乳球蛋白在酸性溶液中在高温下先变性,其在变性过程中的产物是悬浮于水中的蛋白质纤维,而这些纤丝最后可作为
2012年05月09日 更新一群科学研究人员日前提出一份报告,声称已经在银基板上成功成长单层矽,他们制造出2D蜂巢形式的矽材料,其结构类似于以碳原子为基础的石墨烯(graphene)。 一个由来自柏林和马赛大学,以及罗马和Saint Aubin研究机构的科学家所组成的研究团队,稍早前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了一份报告,声称已证实在银(111)基板上合成了「Silicene」薄片磊晶。 矽和碳都拥有四个价电子,这意味着这两种元素应该能表现出的相似特性,包括可能拥有与矽元件相同的生命周期,以及碳基导体和半导体的特性等。
2012年05月07日 更新一群科学研究人员日前提出一份报告,声称已经在银基板上成功成长单层矽,他们制造出2D蜂巢形式的矽材料,其结构类似于以碳原子为基础的石墨烯(graphene)。 一个由来自柏林和马赛大学,以及罗马和SaintAubin研究机构的科学家所组成的研究团队,稍早前在《PhysicalReviewLetters》上发表了一份报告,声称已证实在银(111)基板上合成了“Silicene”薄片磊晶。 (编按:小编尚未找到Silicene的适切中译,有人称之为“矽烯”,或“矽版石墨烯”,此处先保留原文,让读者能一目了然。) 矽和碳
2012年05月04日 更新在电磁波谱中,太赫兹波段是当前最热的研究范围之一。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2日报道,美国圣母大学通过实验证明了利用石墨烯原子层可以有效操控太赫兹电磁波,并制作了一台基于石墨烯材料的太赫兹调制器样机,为开发紧密高效且经济的太赫兹设备与操作系统开辟了广阔舞台。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人们每天都在用着电磁能量,看电视、听广播、用微波炉做爆米花、用手机通话、拍X光片等,电子产品和无线电设备中的能量大部分是以电磁波形式传输的。太赫兹波处于微波和可见光频率之间,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应用。比如在通讯设备中,用太赫兹波能携带比无线电波或微
2012年05月04日 更新石墨烯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单层结构催生了大量有关其独特电子、光学和机械性能的研究。据物理学家组织网4月24日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铋—锑化合物具有类似石墨烯的许多不同寻常特性,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与石墨烯互补作为替换材料。 研究人员发现,铋—锑薄膜材料具有多种不同的可控特性,根据环境的温度和压力,材料会加厚和定向生长。研究结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纳米快报》。 新材料拥有独特的二维平面结构和狄拉克锥形电子能带结构,术语称为狄拉克锥二维。这种像石墨烯一样的不同寻常的电子性质可使电子以不同的方式移动,超过了在大多数材料中的可能,
2012年04月26日 更新“目前中国碳纤维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把碳纤维列入重点工程,有助于激发政府和企业的投资热情,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如果预定目标能够全部实现,则我国碳纤维产业将成功起步。”对于碳纤维列入《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重大工程这一提振人心的消息,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做出了上述表述。 应用推广极具潜力 碳纤维工程提出的目标是,到2015年,碳纤维产能达到1.2万吨,基本满足航空航天、风力发电、运输装备等需求。李克健认为,在2015年产能达到1.2万吨,这个目标实现难度不大,因为目前建成产能已接近1
2012年04月24日 更新继在石墨烯生长机理和大尺度石墨烯结构测定等方面的研究取得系列进展(ChemComm 47, 2011, 1470; Nat Commun 3, 2012, 699)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和界面研究组采用自行研制的深紫外激光光发射电子显微镜(DUV-PEEM)等手段,首次直接观察到了单层石墨烯和金属表面之间构成的两维限域空间中的表面反应过程,并对这些过程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测定。这一结果近期被《德国应用化学》接受发表。 由大化所包信和院士和傅强研究员等领导的研究小组,近年来对金属表面上石墨烯外延生长过程进行的原位动态
2012年04月23日 更新美国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4月发表的研究报告称,全球汽车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2017年将增长至7885吨,2010~2017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31.5%。与此同时,其销售额将由2010年的1470万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9550万美元。虽然目前汽车碳纤维复合材料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受三大因素的驱动,未来将迎来爆炸式增长。 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研究指出,2011~2017年,汽车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市场推动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高燃油效率和低碳排放量的规定,全球对于轻量材料取代金属的需求正在日益增长,而碳纤维复合材料比钢材在汽车中
2012年04月20日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