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能够取代昂贵的铂催化剂,降低燃料电池成本。研究表明,垂直生长碳纳米管阵列可作为燃料电池催化剂。掺氮的碳纳米管将比现在的铂催化剂更便宜、寿命更长。 根据美国能源部的资料,铂占燃料电池一半以上的成本。燃料电池大规模商业化的障碍之一就是铂太昂贵。 美国Dayton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在碳纳米管聚合物薄膜上沉积碳碳纳米管阵列制备电极。研究表明采用这中材料的阴极电流密度比常规铂涂层电极高4倍。这种碳纳米管主要应用在碱性燃料电池,以往碱性燃料电池主要应用在航天飞机上,但现在就有了进入汽车市场的可能。另外,掺氮的碳纳米管也可以应用在质
2009年02月13日 更新来自杜邦的科研专家和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经过研究日前找到一种混合碳纳米管的简单化学工艺,该工艺可以将传统的金属和半导体碳纳米管混合物采用独立的半导体碳纳米管取代,该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电子性能的稳定性,为适合各种不同类型塑料电子材料使用。 这一新科技发现,刊登在1月9日出版《科学》杂志上。该技术的出现,也为未来高质量半导性油墨的研发提供新的设计思路,未来的半导性油墨可以应用在更薄或者更加柔韧的电子基材之上,为晶体管和光伏电池材料提供全新的开发理念。 该项目的研发启动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碳纳米管被认为是在电子工业领域最具
2009年02月05日 更新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王艳辉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在碳纳米管的表面涂覆方面取得新进展,成功制备出涂层厚度可控的核壳结构多壁碳纳米管—氧化锆纳米复合材料。 日前,该研究工作在国际著名杂志Nanoletters上发表。以无机盐为前驱物,通过较低温度下的长时间恒温水解能获得均匀连续的氧化物涂层,形成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在微电子、光学功能材料方面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前,通常采用化学沉淀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水解沉淀法等用于纳米粉体的表面涂覆,但是涂层多为颗粒状不连续分布,且大多无法实现均匀包覆。
2009年01月20日 更新一位小朋友摸到静电球的球壳,头发立刻像刺猬般根根直竖,这是科技馆里很常见的场景。如果一个碳纳米管束被人为附加上足够的电荷,又会是怎样一幅景象呢? 当碳纳米管束带的电荷达到一定程度时,在电子显微镜下,它会形成一种独特、新奇的像树一样的放射状格局。不仅如此,这些呈树枝状分离的碳纳米管还具有较小的直径(3纳米),有的甚至是单根的碳纳米管。这是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孙连峰与中国科学院物理所解思深院士等人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等的资助。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纳米快报》上。 遭遇瓶颈的化
2008年12月22日 更新该公司成立了清华-南风纳米粉体产业化工程中心,共同开发了15KG/每小时碳纳米管批量生产技术,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碳纳米管生产基地。目前已形成日产360公斤、年产120吨、纯度高达80%以上的多壁纳米管生产能力。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材料被发现至今已有十年,国际市场90%高纯度的碳纳米管价格高达1000-2000美元/克,价格远高于黄金。
2008年12月04日 更新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许智、王文龙、白雪冬、王恩哥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在生长单壁碳纳米管过程中,原位进行硼(B)、氮(N)共掺杂,实验和理论研究发现,硼、氮共掺杂使金属性碳纳米管转变为半导体。 自1991年碳纳米管被发现以来,引起了科学家广泛的研究兴趣。但是纳米管电学性质的不可控问题依然是悬而未决的难题,这是由于在制备的样品中约2/3的纳米管为半导体性,约1/3的纳米管为金属性,两者共存大大限制了碳纳米管在纳米电子器件中的进一步应用。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何分开半导体性与金属性的碳纳米管一
2008年11月27日 更新纳米动力是实现纳米机械的重要条件,如何在纳米尺度上将其他能量转化为动能是当前纳米科技研究的热点。上海大学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的张田忠教授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一定直径以上的碳纳米管经触发后会发生多米诺骨牌式的塌陷,释放相应的势能。基于这一现象,他进一步模拟了含有碳60“子弹”的碳纳米管“纳米枪”,其出口速度可达1km/s,是真实枪械AK47的1.5倍,沙漠之鹰(Desert Eagle,DE)的10倍。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2008, 101, 175501)上。 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具
2008年11月14日 更新有了碳纳米管,人类乘电梯去太空旅游,这个昔日的天方夜谭式的梦想,即将会变成现实。而由浙江大学和杭州轩爱科技有限公司关君正等人研制的碳纳米管材料,已开始在电池生产、汽车制造、纺织、军用装备、导电塑料、隐形材料等领域广泛地应用,将对传统产业产生颠覆性的革命。 “有一部太空电梯,就可以实现人类从地球到月球上去的梦想了!”美国的科学家们预测,21世纪后期,人们到太空旅游不是乘载人飞船,也不是乘航天飞机,而是乘太空电梯。 然而,修建太空电梯无疑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最复杂和最困难的工程建设项目。 太空电梯必须有四大设备:在地球上修建一
2008年09月27日 更新一种既柔软同时又具有很高强度的高纯度碳纳米管及其生产设备日前在浙江研制成功,并开始进入批量生产。作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该技术目前已获得12项国家发明专利。 这种高纯度碳纳米管及其生产设备,是浙江大学和杭州轩爱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经过7年努力研制成功的。碳纳米管是一层或若干层碳原子卷曲而成的管状"纤维",内部是空的,外部直径只有零点几到几个纳米。它的密度是钢的1/6,而强度却是钢的100倍。如果将这种纳米管做出绳索,能从月球挂到地球表面,而不被自身重量所拉断。 碳纳米管用途极其广泛,目前已经在航空、航
2008年08月04日 更新由包信和研究员领导的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界面和纳米催化”研究组,在碳纳米管对纳米催化剂的束缚效应和对催化反应性能的调变作用方面的研究取得新进展。该课题组发现金属铁纳米粒子在合成气转化为液体燃料反应中受到了碳纳米管的调制作用,其活性明显高于分散在碳纳米管外壁的催化剂和活性碳负载的催化剂,这一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化学会志》上。该成果在国外引起高度关注。 该研究组发现了铁催化剂结构,提高了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和反应活性。这一研究成果再次证实了碳纳米管和金属纳米粒子体系的“协同束缚效应”,及其对催化反应性能的调变作用。
2008年07月25日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