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资讯
  • 价格
  • 报告

客服热线:
18669518389

您所在的位置:
中粉资讯>碳材料粉体价格行情
研究人员发现多孔石墨烯PG-ES薄膜新用途

中国粉体网8月4日讯 记者从业内获悉,日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研究生陶叶晗等发现多孔石墨烯PG-ES薄膜可高效将氢气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并利用“能量势垒”的模型阐述了分离原理。专家认为,此研究成果有望推动新型气体分离膜工艺的研发和技术革,并在产业化推广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据介绍,氢能作为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但其分离与提纯方法是当前制约氢能广泛应用的关键问题。陶叶晗等发现,孔洞石墨烯具有较易控制的孔结构。该团队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不同结构及条件下,石墨烯对不同气体分子的选择性吸附和分离的影响,进而探索石墨烯在气体

2014年08月04日 更新
国产碳纤维产品高成本引发竞争无力

中国粉体网7月31日讯 7月5日,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复合材料涡桨公务机“领世AG300”飞机在珠海首飞成功。据悉,该机机体全部采用先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而在不久前,我国另一款广泛应用了高性能碳纤维的新型号飞机也成功首飞。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国产碳纤维在飞机上的成功应用,我国碳纤维在高端市场的应用也将逐渐打开。   然而,在国际市场,碳纤维产业的竞争已经进入到了白炽化阶段。与国外巨头相比,我国碳纤维生产技术差距明显。要想让巨大市场需求变为实在效益,国内企业在提升生产技术、提高产品性能的同时,还必须跨过高成本这道坎。   美好前景与骨感

2014年07月31日 更新
山西煤化所石墨烯导热研究获进展

中国粉体网7月29日讯 山西煤化所系统研究了氧化石墨烯薄膜在炭化过程中的导热性能演变机制,并获得高性能热还原氧化石墨烯薄膜,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材料化学杂志》。   石墨烯是二维sp2键和的单层碳原子晶体,与三维材料不同,其低维结构可显著削减晶界处声子的边界散射,并赋予其特殊的声子扩散模式。研究表明,室温下石墨烯的热导率(K)已超越块体石墨(2000 W/m·K)、碳纳米管(3000~3500 W/m·K)和钻石等同素异形体的极限,达到5300 W/m·K,远超银(429 W/m·K)和铜(401 W/m·K)等金属材料。优异的导热和力学性能

2014年07月29日 更新
美科学家发现可大规模生产石墨烯的新方法

中国粉体网7月28日讯 据媒体报道,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碳材料,是最薄的材料之一,具有独特的电子和机械性能,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可大规模生产石墨烯的简单方法,通过在干冰中燃烧纯金属镁的方式就能够直接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多层石墨烯。 据悉,石墨烯具有很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或可成为最有可能取代硅的电子材料。石墨烯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种,但很多方法都需要利用具有危险性的化学品,而且技术也比较繁琐。科学家称,现在用干冰燃烧金属镁的方式来制造石墨烯,方法简单、环保而且成本低廉,这种合成技术可以大量多层的生产石墨烯。 研究人员称,在实验之初是为了

2014年07月28日 更新
重庆四步战略攻关石墨烯产业

中国粉体网7月28日讯 重庆高新区“四步走”攻关石墨烯产业显成效。 一是加强技术创新攻关。推动墨希科技公司在产品生长环节成本实现产业化水平后,继续推动产品转移环节技术创新,成本从600元/平方米降至70元/平方米以下,并完成新技术生产线订购工作。 二是加强应用拓展攻关。在电池、触控屏等应用领域的基础上,已组建骨干团队实施对电磁屏蔽、柔性器件、传感器、散热等新领域的研发工作。 三是加强招商引资攻关。组织参加2014年广东省触控及应用产业协会会员大会,对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触摸、智能穿戴等制造商100多家,成功

2014年07月28日 更新
碳纳米管吸波材料简述

中国粉体网7月25日讯 碳纳米管作为一维纳米材料,因其特殊的结构、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良好的导电性能、优异的机械性能及纳米材料特有的纳米效应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从电磁波吸收方面来看,碳纳米管由于其导电性和作为一维纳米材料所具有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因而显示出很强的宽带微波吸收性能,已成为新型吸波收材料研究热点之一。碳纳米管是一种电损耗型的吸波材料,大量的研究工作十分关注碳纳米管改性以提高其磁学性质,从而改善其阻抗匹配,提高电磁损耗,并最终达到更好的吸波效果。 汪刘应等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了不同管径碳纳米管

2014年07月25日 更新
山西煤化所石墨烯柔性散热体领域取得两项重大进展

中国粉体网7月25日讯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在石墨烯柔性散热体领域今年已取得两项重大进展。日前,该所系统研究了氧化石墨烯薄膜在炭化过程中的导热性能演变机制,并获得高性能热还原氧化石墨烯薄膜。此前他们还与清华大学和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相关团队成功研制出高导热石墨烯/碳纤维柔性复合薄膜。   将纳米石墨烯宏观组装形成薄膜材料,同时保持其纳米效应是石墨烯规模化应用的重要途径。山西煤化所与相关单位通过自组装技术,构建结构/功能一体化的碳/碳复合薄膜。这种全碳薄膜具有类似于钢筋混凝土的多级结构,其厚度在10~200μm之间可控,室温面向热导率高达977W/m·K,

2014年07月25日 更新
高质量薄层石墨烯粉体在苏州量产

中国粉体网7月25日讯 以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高质量薄层石墨烯制备技术成果为基础,苏州格瑞丰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日前正式推出典型厚度分别为1nm和2~3nm的高质量薄层石墨烯粉体产品。目前,格瑞丰薄层石墨烯粉体的生产规模初步放大,已经能满足科技研发和工业应用的需求。   高质量薄层石墨烯的规模化制备一直是石墨烯行业的巨大挑战。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此前获得了高质量石墨烯的层间催化解离制备、电化学插层解离制备、高密度三维石墨烯及层数可控石墨烯制备等技术突破。该所将这一技术成果转移给苏州格瑞丰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经过潜心技术攻关,

2014年07月25日 更新
中国石墨烯专家进入ISO纳米材料技术委员会

中国粉体网7月23日讯 近日,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石墨烯标准化委员会秘书长、泰州巨纳新能源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泰州石墨烯研究检测平台执行主任梁铮博士收到ISO(国际标准化组织)通知,正式成为ISO/TC229/WG4纳米材料技术委员会委员,相关注册信息已经被录入到ISO全球名录中。   梁铮博士成为ISO/TC229国际纳米技术委员会委员,对我国主导制订石墨烯技术国际标准、提高我国石墨烯产业和学术地位、占领未来石墨烯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3年12月,石墨烯联盟率先发布了我国石墨烯领域的第1号标准 Q/

2014年07月23日 更新
美德共同开发大丝束工业级碳纤维

中国粉体网7月23日讯 美国氰特(Cytec)公司近日宣布,已与德国腈纶纤维生产商Dralon GmbH达成战略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大丝束工业级碳纤维。   氰特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汽车制造商在积极研究利用碳纤维来减轻车重和提高燃油效率。预计碳纤维的工业使用,比如汽车零部件,将有显著增长。此前,该公司已入股位于慕尼黑的复合材料工程和开发公司C-Con Holdings GmbH,以降低碳纤维成本。该公司已向短期特制品市场售出了碳纤维复合材料,比如赛车和航空航天市场。   Dralon公司CEO表示,他们正在研究把现有Dralon腈纶纤维生

2014年07月23日 更新
共3333条,分334页,每页10条,当前显示第249页
1... 246247248249250251252... 334 转到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