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资讯
  • 价格
  • 报告

客服热线:
18669518389

您所在的位置:
中粉资讯>碳材料粉体价格行情
我国非晶碳纳米管吸波领域应用研究获进展

中国粉体网7月9日讯 日前,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赵廷凯等研究人员对非晶碳纳米管在吸波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成果为非晶碳纳米管的实际应用,尤其是在吸波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思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及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非晶碳纳米管的电磁波吸收特性》已于7月8日发表在英国《自然》集团旗下的期刊《科学报告》上。   据赵廷凯介绍,非晶碳纳米管主要由电弧放电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非晶碳纳米管的管壁结构具有“短程有序和长程无序”的特征,有别于晶体型碳纳米管有碳六环规则排列的管壁结构,因此具有不同的应用前景。其相关成果已发表于《应用

2014年07月09日 更新
重庆石墨烯产业链招商见实效

中国粉体网7月3日讯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围绕石墨烯产业链,高新区大力进行产业链招商。昨日,来自高新区的消息称,落户重庆石墨烯产业园的下游配套企业川马电子将于今年底投产,高新区石墨烯产业链初具规模。   打造石墨烯产业链   今年初,由深圳川马电子有限公司参与投资建设的新型液晶显示屏及激光测距仪等终端产品项目,成功落户位于高新区的重庆石墨烯产业园。该项目主要开展石墨烯液晶显示屏的研发和生产,并将石墨烯显示屏应用到激光测距仪、可穿戴产品等光电子高新技术产品上。该项目投资1.5亿元,预计今年底完工投产,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4.5亿元。  

2014年07月03日 更新
中欧拟洽谈石墨烯应用等问题 石墨烯产业有望再度被催热

中国粉体网7月2日讯 欧洲最大研发计划之一的石墨烯旗舰计划战略委员会成员Tapani Ryhänen博士将于今年8月底访华。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战略委员会仅9名成员,其中包含3位诺贝尔奖得主,是旗舰计划的决策机构,随着该重要人物访华日期临近,石墨烯产业有望再度被催热。 2014年8月31日-9月3日,“2014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将召开。Tapani Ryhänen博士届时将出席并作《Flexible Electronics Applications of Graphene》的主题报告。 中国石墨烯产

2014年07月02日 更新
石墨烯在电池领域应用前景展望

[编者按]国内石墨烯研发技术已经能够做到部分产业化生产,但由于成本过高,市场需求不被看好,因此迟迟未有企业真正投产。“眼下要让石墨烯真正进入电池领域,降低成本是关键。” 欧盟委员会于6月23日宣布,欧洲最大的研发计划之一的石墨烯旗舰项目规模将增长一倍,将有66家新的合作伙伴获邀加入,欧洲石墨烯的科研实力将得到加强。 据悉,上述新增的66家合作伙伴来自19个国家,其中白俄罗斯、保加利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和以色列是第一次加入该项目。值得注意的是,新增合作伙伴中超过三分之一是中小型企业,显示出市场对石墨烯的兴趣不断增加。

2014年07月01日 更新
我国在碳纳米管纤维的连续制备和性能优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粉体网6月30日讯 记者日前从华东理工大学获悉,该校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王健农课题组在碳纳米管纤维的连续制备和性能优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所制备的纤维不但强度高、韧性好,而且电学性能突出。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据了解,自1991年被发现以来,碳纳米管一直被公认为所能制造出来的最强、最刚、最韧的分子。不过,要想更好地实现碳纳米管的优良性能和诸多实际应用,必须将碳纳米管组装成宏观材料,例如纤维。如何连续制备碳纳米管纤维,并保持单根碳纳米管的优良性能,成为科学界和产业界追求的目标。   王健农课题组创新性地利用浮动化学气相沉积

2014年06月30日 更新
石墨烯产业化仍需克服三大困难

中国粉体网6月27日讯 6月26日发布的文章介绍,在2012年,因石墨烯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和他的同事曾经在《自然》上发表文章讨论石墨烯的未来,两年来的发展也基本证明了他们的预测。   他认为作为一种材料,石墨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虽然将来它也许能发挥重大作用,但是在克服几个重大困难之前,这一场景还不会到来。   首先,迄今为止还没有真的能适合工业化大规模推广生产石墨烯的技术;其次,石墨烯一个有前景的方向是显示设备——触屏,电子纸,等等。但是目前而言石墨烯和金属电极的接

2014年06月27日 更新
石墨烯被资本市场爆炒 产业投资应理性

中国粉体网6月25日讯 最近一段时间,受“石墨烯时代将颠覆硅时代”等言论的影响,A股市场石墨烯概念股再次被热炒。同时,国内石墨烯产业创新联盟、研究院等相继组建,产业园区也在规划建设,石墨烯产业显得炙手可热。对此,中国化工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业内人士认为,石墨烯发展前景看好,但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差得很远,现阶段应把重点放在技术研发、下游应用市场开拓上,产业投资应审慎、理性。   据介绍,石墨烯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薄、强度最高的纳米材料,也是导电性、导热性最出色的材料。目前,世界石墨烯技术发展呈现突飞猛进的态势,行业整体处于量产摸索阶段,市场潜力

2014年06月25日 更新
吉林碳纤维创新联盟成立

中国粉体网6月23日讯 吉林省碳纤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暨碳纤维及制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揭牌仪式日前在吉林市举行。吉林化纤集团公司成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单位。   据介绍,联盟成员单位共36家,其中企业成员23家,科研院所成员3家,高校成员7家,相关主管部门成员3家。联盟的成立,旨在致力于围绕碳纤维产业链建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共同解决制约碳纤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加快技术成果在联盟间的转移和转化,有效提高碳纤维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推动我国碳纤维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形成吉林省碳纤维产业的整体优势,实现吉林碳纤维产业集群发展

2014年06月23日 更新
高成本仍然是石墨烯产业化的最大阻力

中国粉体网6月23日讯 仅在香港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修学了一年,八零后的许子寒直接退学创业,而其选择的方向则是近期一直火热的石墨烯。   “目前行业内要么沉浸在资本市场的炒作中,要么热衷于拿政府补贴。我们希望能做到商业化,将石墨烯高企的价格直接打下来。”6月20日,深圳六碳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许子寒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目前,许子寒拥有11项石墨烯专利,其中1项已然在手,剩余10项仍在公示中。   “石墨烯产业在国内发展很快,像前段时间中国石墨烯联盟还到了美国参观,包括到我们公司去了解石墨烯设备的研发新进展。”国际知名石墨烯设备

2014年06月23日 更新
中国石油大学首次发现多孔石墨烯可高效分离氢气

中国粉体网6月23日讯 日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研究生陶叶晗等发现多孔石墨烯PG-ES薄膜可高效将氢气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并利用“能量势垒”的模型阐述了分离原理。该成果在6月11日出版的美国化学学会著名杂志《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SCI一区)》上以封面论文《多孔石墨烯的可调谐氢气分离:第一性原理和分子动力学》发表,第一作者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研究生陶叶晗,通讯作者为理学院薛庆忠教授。专家认为,此研究成果有望推动新型气体分离膜工艺的研发和技术革新,并在产业化推广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014年06月23日 更新
共3333条,分334页,每页10条,当前显示第251页
1... 248249250251252253254... 334 转到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