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条石墨烯生产线前天在慈东滨海区正式开工建设,至此,这个差点花落他乡的高科技项目终于在宁波落地生根。 石墨烯项目一期投资2.1亿元,年产石墨烯300吨。“保守估计,这种材料仅替代市场的潜力就有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立新说。 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不但可以用来开发制造纸片一样的超轻型飞机材料,还能做出超坚韧的防弹衣。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发出石墨烯产业化制备技术,将石墨烯的制造成本从每克5000元降至每克3元,但是这个重大项目因为宁波天使投资人没有及时出
2012年09月21日 更新9月19日上午,常州石墨烯科技产业园举行开工典礼。常州市、武进区领导方国强、周斌、臧建中、凌光耀、王友东出席典礼并培土奠基。 石墨烯科技产业园占地面积45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按照“搭建平台、招才引智、孵化企业、培育产业”的发展理念,围绕“一核三区”的总体布局,产业园将规划建设石墨烯研究院与孵化区、加速区、产业区。 武进区委书记周斌对项目开工表示祝贺,他说,近年来,武进坚持把发展新材料、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今年新材料产业有望成为全区第二个千亿级新兴产业,常州石墨烯科技产业园所在的这边热土即将规划建设
2012年09月20日 更新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电子科技工程师18日表示,他们发现由单壁碳纳米管制作的晶体管(SWCNT)具有在苛刻太空环境中生存的能力。目前他们正在研究电离子辐射对晶体结构的影响,以及支持开发以SWCNT为基础的用于太空辐射环境的纳米电子设备。 实验室材料研究工程师科里·克瑞斯表示,环绕地球外围的电粒子带存在着辐射,太空电子设备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其长时间暴露在辐射环境中而不易受到影响,新的研究显示由碳纳米管制作的晶体管具有极强的抗电离辐射能力,在有电离辐射的情况下其工作性能几乎不变。 通常,电离辐射对晶体管的影响有两种形式,即暂态效应和积累效应
2012年09月20日 更新挪威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低成本的方法,能够在砷化镓纳米线上生长出石墨烯。研究人员称,这种石墨烯半导体混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光电性能和透明、可弯曲等特性,有望加速石墨烯的商业化进程,为半导体产业带来变革。相关论文发表在《纳米快报》杂志上。 负责此项研究的挪威科技大学电子与电信系教授黑尔格·韦曼教授说:“我们并没有将其看作是一种新产品,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半导体器件制造的新方法。它有望成为制造新型电子设备的基础材料。”他的团队已经通过这种方法制成了一种透明的可弯曲的柔性电极。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具有非同寻常的
2012年09月12日 更新在9月9日举行的第八届东北亚博览会上,国内最早研发和生产碳纤维的城市——吉林市推出碳纤维产业对接会,以深化与国内外碳纤维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依靠科技创新打造“中国碳谷”。 近两年,吉林市将科研经费的85%都投在了碳纤维项目上,用于支持碳纤维企业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吉林碳谷总经理庄海林说,碳纤维自行车、编织布、自行车碳纤维配件等产品相继问世,碳纤维发热制品、防寒服、加热地板等产品投入市场,汽车底护板、汽车加热座椅已经完成车载实验…… 吉林市碳纤维产业形成了“丙烯—丙烯腈—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碳纤维—碳纤维下游制品”国内
2012年09月11日 更新第18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工业技术展览会9月5日至7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5日展出的由国产设备、国际主流工艺生产的SYT45(T700级)高性能碳纤维引起广泛关注。据介绍,碳纤维是应用广泛的战略性新材料。SYT45(T700级)碳纤维由我国目前唯一的能工业化生产干喷湿纺T700级碳纤维的企业中复神鹰碳纤维公司生产。该产品展出标志着我国首次破解工业化生产高性能碳纤维难题。
2012年09月07日 更新研究和理解固体表面上原子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表面物理领域的基本科学问题之一,由此控制它们的自组装结构对发展纳米器件具有重要的意义。吸附在固体表面的原子或分子可以通过衬底的电子散射或者弹性扭曲而发生间接相互作用,这种衬底调制的长程原子或分子间相互作用在原子和分子自组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之前的实验多数集中在金属衬底。2004年发现的石墨烯,是一个无质量的狄拉克费米子体系,研究石墨烯与外来吸附原子或分子的相互作用,不但能丰富表面物理的知识,对拓展石墨烯的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吸附物-石墨烯体系在过去几年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不过,这些研究大多都集中在吸附物与石
2012年09月05日 更新碳纤维能够附着微生物和污泥,净化水质的能力非常强。日本名古屋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弄清了碳素纤维容易吸附微生物的工学机制。 研究人员发现,碳纤维与丙烯纤维、聚酰胺纤维和聚乙烯纤维等合成纤维相比,对微生物的吸附速度是后者的1.5倍至10倍。研究人员检测了水中微生物和纤维表面的电性,结果发现它们都是带负电,所以互相排斥的力在发挥作用,但碳纤维所带的负电比丙烯纤维、聚酰胺纤维和聚乙烯纤维要少得多,碳纤维和微生物之间互相吸引的“分子间力”则比其他纤维要强,所以微生物更易附着。 近年来,碳纤维被广泛用于湖沼和海岸水质净化以及人工养殖
2012年09月03日 更新材料表面的浸润特性因具有广阔的工业和日常生活领域应用潜力而引发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其中实现同时具有超疏水性和超高粘附性的仿生纳米结构表面是目前这一领域的重要课题。但是,由于材料结构设计和制备方面的限制以及对纳米尺度浸润机制理解的不足,超疏水且超高粘附性纳米结构表面方面的仿生研究面临巨大的挑战。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具有非常独特的浸润特性,有可能成为同时实现超疏水和超高粘附性的纳米材料,因而备受关注。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微加工实验室李俊杰和顾长志研究员及博士生田士兵等人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韩东研究员合作,在前期各
2012年09月03日 更新美国伦斯勒理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日称,在用基于石墨烯的“低”试制锂离子充电电池LIB负极时发现,在能量密度相当的情况下,输出密度提高到石墨电极的10倍数。其所发表的论文表示,石墨烯电极能以极低的成本实现工业量产,因为技术已经成熟,足够可以供应商用,将大大推动电动汽车等所要求的快速充放电型电池。 该学院的研究小组在氧化石墨烯薄片的还原上采用照射激光或相机闪光的方法。由此,石墨烯虽得以还原,但是出现了很多破洞和裂缝。据称用这样的石墨烯制成的“纸”用作LIB的负极上,结果获得了相当于石墨电极约10倍的输出密度。即使进行充放电率约40C的快速充放电,电极的
2012年08月31日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