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研究机构预测,全球碳纤维需求将由2011年的4.6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14万吨。根据碳纤维制造商已经宣布的建设计划,全球碳纤维生产能力将由2011年的10.2万吨增加至2015年的12.9万吨,预计2020年将进一步增长至18.5万吨。 目前全球碳纤维应用领域需求按行业划分分别为:航空17%、工业应用(包括风能和汽车)67%、体育用品16%。据预测,到2020年,风能和汽车两个主要应用行业需求将占到世界碳纤维需求总量的46%。其中风能行业的需求(按重量计)将由2011年的10440吨增加至2020年的54270吨,航空/国防领域的需求预计由
2012年10月26日 更新正视差距 加速发展 记者:我们知道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推进了复合材料产业整体快速发展,相应地,复合材料发展在军品和军需用品方面有怎样的意义呢? 魏钢:应该说,现在复合材料,尤其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产品里应用越来越广泛。过去我们和国外有比较大的差距,这些年来差距已经在逐步缩小,当然缩小不是说没有差距。因为有差距,所以我感到这次年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活动了解世界上这个领域的发展前沿和最新动态,我们听到的学术报告都是很有特色的。我们要在这个领域内多下功夫。 记者:与其他领域相比,复合材
2012年10月24日 更新一条年产3000吨原丝、1500吨碳纤维的生产装置,眼下正在中石化上海化工有限公司紧张建设、试车,到2013年底整个工程投产后,一批可连续稳定生产的高品质碳纤维将投放国内市场,打破国外优质炭纤维的垄断形势。这是我校高分子科研小组与上海石化科研团队在碳纤维研究和产业化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在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方面做出了实质性贡献。 碳纤维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2008年2月,我校与中石化上海化工有限公司签订了《碳纤维研究》合作协议书,成立了上海石化-复旦大学碳纤维研究课题组,开始在碳纤维研究方面的合作。我校杨玉良院士和上海石化张建平副总经理
2012年10月24日 更新碳纤维作为一种纤维状碳材料,其含碳量高于90%,该材料呈黑色,坚硬,具有强度高、重量轻等特点。碳纤维的比重不到钢的1/4,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抗拉强度一般都在35000兆帕(MPa)以上,是钢的7.9倍,抗拉弹性模量为230000-430000兆帕,高于钢材。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共性基础材料。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今年2月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提出,我国新材料产业“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率预计超过25%,将打
2012年10月23日 更新石墨烯因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以及机械性能而成为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内外研究人员围绕石墨烯的可控制备及其在化学储能器件中的应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中科院“百人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化学与材料实验室低维材料与化学储能课题组围绕石墨烯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 课题组人员通过简单的刷涂和热处理技术制备了石墨烯/棉布柔性电极,并组装成电容器,研究了其在水系和离子液体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石墨烯/棉布柔性电极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功率密度、能量密度以及良好的稳定性,是一
2012年10月19日 更新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围绕石墨烯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开展的研究工作日前取得进展。 课题组人员通过简单的刷涂和热处理技术制备了石墨烯/棉布柔性电极,并组装成电容器。其在水系和离子液体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棉布柔性电极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功率密度、能量密度以及良好的稳定性,是一种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的电极材料。 同时,该研究小组采用简单的火焰还原法将氧化石墨烯纸快速还原为石墨烯纸,结果表明石墨烯纸在不同体系电解液中均具有良好的电容性能。
2012年10月18日 更新日前,化学学院曲良体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赵扬和其他同学一起,成功制备出一种超轻的三维石墨烯泡沫结构,该石墨烯泡沫的密度仅为约2.1 mg/cm3, 轻的足以放置在蒲公英上面而不对其产生任何影响,是目前石墨烯材料中密度最小的。该泡沫不仅具有超低密度,还具有超高的吸附性能,超过现有其它碳质吸附材料。同时在空气中能忍受近600度的高温。除此之外,其在电化学超级电容器和氧还原反应方面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该成果以“A Versatile, Ultralight, Nitrogen-doped Graphene Framework”为题发表在国际化学顶级期刊《Ang
2012年10月17日 更新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15日(北京时间)报道,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人员最新研究显示,把单原子层精确地堆叠起来,有望造出大量新型材料和设备,石墨烯及有关单原子厚度晶体为此提供了广阔的选择。他们按照期望的顺序,将石墨烯和氮化硼的单原子层晶体一层压一层地堆叠起来,构建出一种“多层糕”,可作为纳米级的变压器。相关论文发表在10月14日的《自然·物理学》杂志网站上。 自从2004 年首次被分离出来,石墨烯为许多领域带来了彻底变革的可能。从智能手机、超快宽带、计算机芯片到药物递送,石墨烯有望取代现有硅材料。该研究由曼彻斯特大学列昂尼德·波诺马连科和诺贝
2012年10月16日 更新9月19日,位于浙江省慈溪市慈东滨海区的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0吨石墨烯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项目一期投资2.1亿元,预计年产石墨烯300吨,预计年产值20亿元。全球首条生产线解决了石墨烯量产难题,具有重要意义。石墨烯具有硬薄的特质,并具备极强韧性、极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可应用于电子、航天、光学、储能、生物医药、日常生活等领域,尤其是在下一代晶体管、透明导电膜、储能技术、化学传感、功能复合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被认为是一种有可能改变世界的新材料。未来五年内,有可能形成一个非常大的石墨烯应用产品市场,产值可能超过百亿元。 二级市场上,石
2012年10月15日 更新由于独特的物理性质,近年来石墨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石墨烯纳米结构是未来石墨烯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单元。多种石墨烯光电子学、自旋电子学、力学或生物传感等器件也离不开石墨烯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目前,石墨烯纳米结构的制造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自下而上的直接生长或分子组装法;另一种是自上而下加工法。自上而下加工是未来可控、可扩大化制备石墨烯纳米结构的方法,也是目前此领域内研究的重点。目前,已经发展了多种自上而下加工和剪裁大面积石墨烯纳米结构的方法。然而,一种简单有效、可控、可批量加工的石墨烯纳米结构图形化技术仍然是此研究领域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2012年10月15日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