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1月29日报道,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PNNL)的研究团队利用新途径,构建出了可用于锂空气电池的多孔分层石墨烯。这种基于气泡构建的石墨烯结构的形态与破损的蛋壳相似,可大大提高锂空气电池的储能容量,未来有望取代应用于电动汽车的传统光滑石墨烯片,解决普通石墨烯在使用中易被微粒阻塞的困扰。相关研究报告发布在近期出版的《纳米快报》杂志上。 科研人员表示,自我装配的多层石墨烯片不仅是锂空气电池的理想设计,也可以应用于许多其他潜在的能源存储领域。此外,新型石墨烯材料将不依赖于铂或其他贵金属,可有效降低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
2011年12月02日 更新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是由各种高性能纤维作为增强体置于基体材料复合而成。高性能纤维是近年来纤维高分子材料领域中发展迅速的一类特种纤维。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是发展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新能源及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同时在建筑、通信、机械、环保、海洋开发、体育休闲等国民经济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高性能纤维主要分为碳纤维、芳纶纤维、特殊玻璃纤维、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等,其中碳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是当今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 国内企业将取得突破 继石器和钢铁等金属之后,碳纤维被国际上称之为“第三代材料”,因
2011年12月01日 更新近日在江苏丹阳举办的2011中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技术)发展研讨会上获悉,我国最大规模、最完整产业链的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已经获得成功,首批HF30(T700级)碳纤维已经下线,打破了发达国家长期的技术封锁。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是军事工业用量大、使用面广、地位极为重要的关键性高性能纤维材料,是各类军用高强、高模、高强高模型复合材料的原料及技术基础。碳纤维在民用领域也广泛应用,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中,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也获得快速发展,特别是作为体育休闲用品生产大国,每年需大量进口碳纤维,如2010年全世界碳纤维产量达到4万多吨,我国进口约7000
2011年12月01日 更新在中科院“百人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低维材料摩擦学课题组在石墨烯基阴极材料场发射特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石墨烯具有极高的电导率、极快的电子传输速度、高硬度、高比表面积以及室温量子霍尔效应,在电子输运器件、电极电容器件、传感器以及复合材料等领域中均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其中,由于石墨烯好的电导率和特殊的片状结构,在场发射显示器件中具有潜在的优势。研究人员通过喷涂技术和电泳技术制备了石墨烯薄膜。喷涂薄膜的场发射性能对温度有明显的依赖,随着测试温度的升高(室温到623K),薄膜的场发射
2011年11月30日 更新据美国《大众科学》网站近日报道,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的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了一款纤巧、便宜且能重复使用的新式传感器,其由石墨烯泡沫制成,性能远超现在市面上的商用气体传感器,而且,在不远的未来,科学家们能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更优异的炸弹探测器和环境传感器。 新传感器摒弃了阻止传感器应用和发展的诸多限制。最近几年,在操作纳米结构并用其制造性能卓越的探测器以精确追踪空气中的化学物质方面,科学家们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步,然而,他们研制出的各式各样的传感器,尽管从理论上而言很好,但却并不实用。 目前传感器的设计都非常复杂,常常依赖单个纳米结构,而且,科学家
2011年11月29日 更新中钢吉炭[18.22 -5.69% 股吧 研报]曾公开宣布,旗下参股公司江城碳纤维一期500吨/年的生产线将于11月投产,11月起该股即遭遇爆炒,股价迭创历史新高。不过,投资者期待许久的愿望再度落空,中钢吉炭今日公告,江城碳纤维投产时间将推迟,具体时间待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这已不是第一次延期,江城碳纤维之前预计9月投产,结果失言。 中钢吉炭今日公告,公司曾于9月28日发布公告,预计参股的江城碳纤维将于2011年11月正式投产。经公司向江城碳纤维了解,由于其设备调试及试生产过程比预计所用时间延长,所以11月无法正式投产。具体投产时间
2011年11月28日 更新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已获工信部通过,并将择日公布的消息,吹皱了高端纤维概念股的一池春水。周一,在大盘走势偏弱的格局下,高端纤维概念股异军突起:吉林化纤(000420)涨停;华峰超纤(300180)、华峰氨纶(002064)、新乡化纤(000949)等涨幅居前。 当前我国纺织工业,纺纱、织造等技术与发达国家相差无异,但是对于高端纤维材料还存在着差距,高端纤维需大量进口,未来这一市场存在巨大替代进口的空间。特别是今年高性能纤维更是进入到新兴产业规划、化工“十二五”规划和纺织“十二五”规划,未来整个行业或将得到较大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由于今年是“
2011年11月28日 更新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杨雷静与王胜副研究员作为共同第一作者所撰写的论文Efficient photovoltage multiplication in carbon nanotubes,于2011年11月1日在《自然》子刊《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 2011, 5, PP.672-676)上发表。该论文报道了碳纳米管光电器件研究的重要突破,也是电子学系彭练矛教授研究组在碳纳米管器件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 在地球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太阳能作为重要的替代能源具有很多不可超越的优势。基于纳米尺度新材料的太阳
2011年11月24日 更新11月18日,吉林化纤集团有限公司5000吨/年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生产线全线投产,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碳纤维原丝生产基地,吉林市打造“中国碳谷”的构想初步成为现实。 据了解,吉林化纤集团自2006年开始碳纤维原丝生产技术的研发,通过整合实验室成果与腈纶生产经验,集成创新出T300级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的工业化生产技术。该技术采用三元水相悬浮聚合法生产碳纤维原丝聚合物,湿法二步法生产碳纤维原丝,其特点是工艺流程短、质量稳定、产量高。目前,全国其他碳纤维原丝生产厂家均采用一步法制备碳纤维原丝,只有吉林化纤集团公司采用湿法二步法生产碳纤维原丝,而二步
2011年11月21日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