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学系、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丁力博士和张志勇副教授作为共同第一作者所撰写的研究论文CMOS-based carbon nanotube pass-transistor logic integrated circuits,于2012年2月14日在《自然》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2, 3, No.677, DOI:10.1038/ncomms1682)上全文发表(http://www.nature.com/ncomms/journal/v3/n2/full/ncomms1
2012年02月22日 更新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近日在《Nano Letters》上发表文章指出,他们发现了碳纳米管材料在太阳能存储方面的创新应用,能够快速、大量存储和释放太阳热能。该项工作由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电力工程副教授Jeffrey Grossman领导,其研究团队曾在去年精确揭示了二钌富瓦烯(fulvalene diruthenium)分子存储和释放热能过程的工作原理。但由于钌存在着稀缺性和成本高等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寻找其他拥有相同结构、能表现出同样行为的候选材料,成果现今揭晓——偶氮苯功能化碳纳米管。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概念同时可用于其他许多新的材料,他们将探索更多可用
2012年02月16日 更新有几种不同类型的碳纳米管,每种都具有略微不同的性质和不同的潜在用途。不幸的是,现有的生产方法带来的,是不同碳纳米管的混合物,具有不同的尺寸和完全不同的电气性能。纯粹的半导体纳米管,可用于未来的集成电路,只是混合了金属纳米管,这种纳米管可用来制造高导电线。因此,纳米管必须按类型分开,这是一个缓慢而昂贵的工艺,安德鲁•巴伦(AndrewBarron)说,他是赖斯大学化学和材料科学教授。 “有一种碳纳米管,是所见到的最好的导电材料,不会把任何能量散失为热量,”巴伦说。 巴伦是赖斯大学一个团体的成员,他希望用这些纳米管
2012年02月10日 更新碳纳米管物理性质良好,它既有强大的机械性能,也有相当好的携带电子的能力。日前,IBM的研究人员宣布,已经创建出一种仅有9纳米尺寸的碳结构纳米管,它可以制造出非常小的晶体管,目前民用产品中最小的晶体管是英特尔的Ivy Bridge。而IBM的原型完美替代了这种硅制的晶体管,它有着更强大的运算能力和低得多的功耗。 不过,这种纳米晶体管原型技术暂时还不会投产,因为研究人员还没有确定如何用碳纳米管去制造一款处理器产品,工艺和技术方面还有一些难点没有被攻克。
2012年02月02日 更新来自比利时和西班牙的研究人员在近期的科技期刊Materials Today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碳纳米管创新应用的论文,提出碳纳米管将可以成为新一代微机械领域的机械元件。 碳纳米管在1990年代初期开始逐渐受到重视,由于其特性可以随着制程条件或所掺杂元素的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具有广泛用途。最近研究人员发现将碳纳米管掺入氮化矽(Silicon Nitride)陶瓷材料中,可以形成导电网络,大大降低电阻。掺入碳纳米管后,这些复合材料的导电性比原来要高出许多,但仍可保持陶瓷的力学性质并能显著提高耐磨性。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制造复杂的三维元件
2012年01月31日 更新美国能源部(DoE)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BerkeleyNationalLaboratory)指出,一种崭新的碳纳米管墨水配方,可望制造出更灵活、更快速、更便宜以及更加耐用的智能设备。 柏克莱实验室表示,这种新材料用途广泛,可用于显示器;或用于监测桥梁、建筑物和飞机等裂缝的传感器;可更积极治疗感染的医疗用绷带;为一次性食用的食品检测是否变质;甚至可将纺织品变身为太阳能板。 在塑料基板上使用柔性电子沉积与喷墨印刷技术,将可制造出能够卷起、折叠的智能型电子设备,甚至能开发出一次性使用的产品,因为运用这种技
2011年12月20日 更新柔软而有弹性的电子产品是许多行业创新的方向,但要制造这类设备,首先要有合适的底板,既能大量生产又要成本合算。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2月13日报道,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最近开发出一种新技术,能以较低成本大规模地生产柔性底板。压印电路后会成为各种各样的“智能设备”,如能像纸一样折叠起来的电子屏、能监测表面裂纹及瑕疵的涂料、能治疗感染的医用绷带、能感知变质与否的食物包装等。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纳米快报》上。 新技术利用半导体浓缩碳纳米管溶液生成了具有优良电属性(如载流子迁移率等)的薄膜晶体管网。研究小组用浓缩到99%的半导体单壁碳纳
2011年12月15日 更新据韩媒报道,韩国成功开发了粗细仅为头发10分之一的微小人工肌肉纤维。 韩国汉阳大学教授金善廷领导的研究小组近期宣布,他们与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共同研究,利用下一代新材料碳纳米管,成功开发了可旋转的人工肌肉纤维。据研究小组介绍,长度1毫米的纤维可旋转250度,因此可用于微型机器人的驱动装置之中。 《科学》于10月杂志刊载了上述研究结果。
2011年12月07日 更新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杨雷静与王胜副研究员作为共同第一作者所撰写的论文Efficient photovoltage multiplication in carbon nanotubes,于2011年11月1日在《自然》子刊《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 2011, 5, PP.672-676)上发表。该论文报道了碳纳米管光电器件研究的重要突破,也是电子学系彭练矛教授研究组在碳纳米管器件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 在地球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太阳能作为重要的替代能源具有很多不可超越的优势。基于纳米尺度新材料的太阳
2011年11月24日 更新近日,由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韩国汉阳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已用碳纳米管制造出了新型螺旋纱纤维。 据了解,研究人员用碳纳米管制造出新型螺旋纱纤维,其扭曲能力比过去已知的材料高1000倍。在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生产出高400微米、宽12纳米的碳纳米管细微结构“森林”,然后将其纺成类似绳索结构的螺旋纱。在纺纱时,可将碳纳米管纱制成左手螺旋和右手螺旋两种类型。研究人员表示,这种碳纳米管纱可以开辟许多新用途。它可以用于制造微型电机、微型压缩机和微型涡轮机;基于旋转执行器的微型
2011年11月03日 更新